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乡镇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源泉,也是孕育非遗文化的沃土。传统戏曲、民族舞蹈 、制作工艺等非遗文化在数千年的打磨与改良中得到传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为响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贡献青年力量,2023年7月1日至7月6日,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山东省商河县开展非遗文化传习推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济南市商河县文化底蕴厚重,历经数千年黄河文化的滋养,孕育出了鼓子秧歌和花鞭鼓舞2项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项目,19项市级非遗项目,39项县级非遗项目,获评文旅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商河县,对鼓子秧歌、花边鼓舞等非遗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学习并了解其文化内涵与传习方式,同时通过自媒体平台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宣传推广,期望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明相互交流借鉴贡献青年大学生的绵薄之力。
探访非遗前辈,传承时代匠心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对非遗手艺的了解与学习。实践队对鼓子秧歌、花边鼓舞等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直观深入的了解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传播发展现状;同时对鼓子秧歌、花边鼓舞等非遗文化进行学习,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践第一天,实践队员来到商河县张坊镇采访了花边鼓舞国家级传承人张继福老师。通过对张老师的采访,队员们了解到当前花鞭鼓舞传承的主要形式是“非遗进校园”: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为小学生、初中生上课,传授学生花鞭鼓舞,从年轻一代抓起,实现教学全覆盖。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张老师在采访的结尾表示:“我会一直教下去,坚持非遗进校园,让咱的花边鼓舞走出商河,走向全国!”
实践第二天,实践队采访了鼓子秧歌传承人许兆河老师。许老师自八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鼓子秧歌,为商河县鼓子秧歌的传承奋斗已有二十余年。商河鼓子秧歌坚持着“一村一特色“的传统,12个乡镇各有一支代表其特色的队伍,在每年县城举办大型的鼓子秧歌汇演中交流展示,促进各乡镇之间的联系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走近非遗工艺、感悟艺术结晶
实践的第二部分是对非遗手艺的推广宣传。实践队来到龙桑寺少得利非遗廉洁文化展馆,济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敏向青鸽志愿服务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少得利火烧的由来及历史发展,与实践队员们共同观看了少得利火烧的制作过程。火烧的制作工艺在来自外地、甚少劳作的学生们看来既新鲜又具有挑战,实践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共同参与了火烧的制作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实操,实践队员们纷纷感叹非遗手艺的精妙和传承的不易。对少得利火烧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后,实践队员们在抖音平台开启了少得利火烧的介绍直播,通过对火烧制作手艺、历史传承及风味特点的描述,向大众推广宣传少得利火烧,在抖音平台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
推广非遗文化,助力文化振兴
实践的最后是对商河县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实践队伍在商河县文化馆馆长徐静的讲解下,共同观看《大河之声》舞蹈节目,欣赏商河县在黄河文化浸润下逐渐形成的独特舞蹈风格。实践队伍以此为素材,结合前期的调研与采访视频,制作出具有商河县特色的“非遗不遗,一路高歌”宣传视频,通过“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发布,通过自媒体传播商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当地非遗文化传播和发展。
此次实践,队员们深入基层,致力于非遗文化传习和推广,为建设文化强国助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收到了来自商河县文化馆的感谢信。
文化铭千古、精神传万年,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应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播和发展非遗文化,为文化传承创造新思想,为区域振兴拓展新思路,为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不断践行新时代大学生青年的责任与使命。